新闻中心

商业性小贷与公益性小贷:不一样的普惠金融实践之路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12/29 点击数: 【字体:

 

随着小额贷款机构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小贷机构陆续出现,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服务范围及业务品种也在逐渐增加。

从发展历史来看,小额贷款机构是伴随着市场中日益增加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农户、自营业者的金融需求而产生的,各阶段的发展受体制、政策、市场综合因素影响,对金融市场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具有较强的敏感性。目前,国内不同类型的小额贷款机构运行情况如何?有怎样的差异?机构主要提供何种产品与服务?存在哪些问题?围绕上述问题,记者对两类正规的小额贷款机构,即商业性小额贷款机构以及公益性小额贷款机构进行了梳理。

商业性小额贷款机构: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

国内的小额贷款机构中,商业性小额贷款机构的市场活跃度较高。

中国出现商业性小额贷款机构始于2005年。央行在山西、四川、陕西、内蒙古、贵州等五省区进行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日升隆小额贷款公司、晋源泰小额贷款公司为首批试点时成立的小贷公司。经过了前3年的试点阶段,自2008年小额贷款公司开始在国内迅速发展。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951家,贷款余额达到9594亿元。

有业内人士这样对其定义:“小额贷款公司是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和金融增量改革的产物,它在完善金融体系、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相比公益性小额贷款机构,商业性小额贷款机构在市场中占据绝对优势,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机构少有第三方资金捐赠,经营具有一定的盈利需求,商业性、竞争性较强,贷款利率相对较高,基本在10%以上。

根据有关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定位为“企业法人”、“准金融机构”,其经营范围、准入资质、融资渠道、放贷对象、贷款利率等均受到了管理办法的严格限制,其资金来源通常是股东增资或是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

商业性小额贷款机构主要提供私人物品性质的贷款产品。具体以小贷公司的贷款方式来看,可以细分为三类,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以及组合贷款。其中担保贷款还可分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以及质押贷款。因小微企业、农户普遍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发放的贷款大部分为信用贷款。

从国际上其他小贷机构的发展经验来看,商业性小额贷款机构在兼具盈利需求的同时,对于低收入人群也具有较广泛的覆盖度,然而因追求目标以及定位的不同,国内的商业性小额贷款机构在实际运营中,对于低收入人群的覆盖程度仍然较低。

事实上,国内大部分小贷公司的服务对象多为中小企业,对于个体工商户、农户的扶持力度与公益性小额贷款机构相比要弱一些,这也是当前商业性小额贷款机构在社会公平性方面存在的不足。其深层次原因,一方面,因其商业化定位,小贷公司设计的产品与服务以实现机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产品贷款额度集中在5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较少提供符合农户、个体户特点的分散、小额的贷款产品。另一方面,部分小贷公司身处城市,服务也较难触及到偏远地区的低收入人群。

公益性小额贷款机构: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

与商业性小额贷款机构相比,公益性小额贷款机构的最显著特点是追求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具有较强的利他性。

目前,国内的公益性小额贷款机构可以分为两类:以民间组织形式运作的小额贷款机构以及以企业形式运作的小额信贷机构,第一类机构大部分在民政部门注册,第二类机构在工商部门注册。以企业形式运作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根据是否获得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还可进一步细分注册为小额贷款公司的机构或者是一般的工商企业。从国际经验来看,兼具公益性与商业性、以企业形式运作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目前已成为发展趋势。

公益性小额贷款机构在国内数量较少,以企业形式运作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共5家: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永济富平小额贷款公司、南充美兴小额贷款公司、宁夏惠民小额贷款公司、安信永小额贷款公司;以民间组织形式运作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数量相对多一些,所属的管理机构包括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计划、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等,主要分布在甘肃、内蒙古、青海、云南、广西等西部省区。

公益性小额贷款机构提供准公共物品性质的小额信贷服务,贷款额度普遍比较低,一般在5000元~5万元之间,目标客户80%以上是农户、个体工商户、微型企业,与商业性小额贷款机构有着差异化的客户定位。

由于具有很强的扶贫性,公益性小额贷款机构除了信贷服务之外,也提供包括贷款保险、技术培训、教育扶贫等非信贷服务。在资金来源方面,民间组织形式的公益性小额贷款机构资金主要依靠境内外的非政府组织捐赠,部分贫困村互助组织的资金也来源于政府拨款,而企业形式的机构主要通过银行批发贷款或者是增股吸收社会资金。

尽管在促进社会公平性方面具有积极影响,但近两年,国内公益性小额贷款机构的生存却面临着严峻考验,机构规模大幅度缩水至不足50家,一方面有后续资金供给乏力的原因,也有政策限制导致信贷业务开展存在障碍。为保障自身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部分公益小贷机构正在积极寻求向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或是小额贷款公司转型。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